OBN節點式海底勘探地震儀連接纜繩
海底地震監測技術作為海洋地球物理勘探的重要組成部分,近年來隨著深海資源開發需求的增長而快速發展。其中,OBN(Ocean Bottom Node)節點式海底地震儀因其靈活部署、高精度數據采集等優勢,正逐步成為海洋油氣勘探的主流裝備。而連接OBN的纜繩,作為整個物探系統的"生命線",其技術特性直接影響著數據質量和作業安全。本文將深入解析OBN節點式海底地震儀連接纜繩的技術要點與應用實踐。
一、OBN系統與纜繩的技術協同
OBN節點式海底地震儀通過自主沉降至海底完成地震波信號采集,其工作模式可分為有纜連接和無纜自主記錄兩種。有纜連接系統依賴特種纜繩實現三大核心功能:一是高強度;二是耐腐蝕;三是連接配件。
二、連接纜繩的關鍵技術參數
機械性能:深海作業環境要求纜繩具備非常高的抗拉強度(通常≥50kN)和耐磨性。青島海麗集團研發的特種纜繩,在深水條件下仍能保持結構完整性,其破斷拉力達到纜繩自重多倍。纜繩外護套需采用高分子材料,以抵抗海水腐蝕和生物附著。
三、工程應用中的挑戰與解決方案
1、布放回收技術:OBN纜繩系統需配合專用TMS和ROV完成部署。
2、節點連接可靠性:水下濕插拔連接器是纜繩與地震儀的薄弱環節。
3、故障診斷技術:基于OTDR(光時域反射)技術的智能診斷系統,可精確定位纜繩斷點位置(誤差<1米)。
四、前沿技術發展趨勢
1、新材料應用: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質纜繩相比傳統鋼絲繩,強度高、重量輕。
2、智能化升級:搭載微型傳感器的"智能纜繩"可實現自診斷功能。
3、綠色設計理念:防生物附著涂層,環保無污染。
隨著重大工程的推進,OBN技術正向著萬米級作業深度邁進。連接纜繩作為系統核心部件,其技術創新將持續推動我國海洋石油物探能力提升。未來需重點突破材料、量子通信傳輸等關鍵技術,為構建全天候、智能化的海底石油物探觀測網絡提供支撐。行業數據顯示,2025年我國OBN纜繩市場規模已有突破,年復合增長率保持穩定,折射出海洋石油勘探裝備國產化的強勁勢頭。
產品名稱:海洋物探纜繩
產品直徑:10mm,12mm
產品材質: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,滌綸纖維
配件:雞心環、梨形環、掛點
青島華凱海洋有限公司(海麗雅集團)針對不同海洋物探作業而設計,提供海洋物探作業成套系統裝備,海洋物探纜繩可根 據不同作業需求由滌綸、芳綸或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制成, 并可在外層增加保護套或擠塑層,提升耐磨性、耐腐蝕性和操作 性能,具有高強度、低延伸等特點,同時可以配備所需相關配件 ,方便搭載地震探測節點或其他海洋物探儀器,適用于海洋拖纜地震勘探(TS)、海底地震儀勘探(OBS)、海底電纜地震勘探 (OBC)、海底節點地震勘探(OBN) 等海洋勘探作業。
聯系人:李經理(TEL:18363969016)
郵箱:lilu@qingdaohk.com
公司總部:山東·青島市市北區大沙路2號
工業園地址:山東·青島市城陽區雙元路182號-1
抖音掃一掃
微信掃一掃